金发欧美一区在线观看,日韩欧美**字幕,日韩专区在线播放,国产性色αv视频免费

穿越荒野:23年前的十萬古田考察記
2024-09-18 09:59:33          來源:湖南法治報 | 編輯:樊芳 | 作者:         

龍毅鵬

2024年9月4日,為編纂《寶慶碼頭》,我和市檔案館的幾位同事前往城步苗族自治縣,調研巫水流域的放木排水運歷史。在檔案館查找檔案期間,副館長饒麗媛翻出一份2001年11月《城步報》,其中記載著“十萬古田生態(tài)旅游考察”的報道。這讓我瞬間回到了當年在苗鄉(xiāng)工作的時光,回憶涌上心頭。

2001年初,我剛調任城步,擔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分管負責旅游工作。當時,城步的旅游業(yè)剛剛起步,投入大、見效慢,許多人對此不抱太大期待。但作為年輕副縣長,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激情和抱負,為了推動城步的旅游發(fā)展,經(jīng)常查找各種資料,了解中國和世界旅游業(yè)發(fā)展最新情況,還寫出《打造南山壽山品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一一關于城步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刊登在《城步報》上。2001年7月,城步縣決定聘請中山大學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全縣旅游規(guī)劃。為此,我前往廣西防城港,與正在出差的中山大學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陳烈教授見面。8月簽訂正式協(xié)議。當年11月,負責帶領中山大學專家教授一行,對城步的旅游開發(fā)規(guī)劃進行全面考察,爭取拿出南山牧場和十萬古田的控制性詳規(guī)付諸實施。

時光已悄然溜走23個年頭,細看泛黃的報紙,當年考察的往事仍歷歷在目。

記得當時我們一行共有21人,除中山大學的教授專家外,還有南山牧場、縣旅游局、林業(yè)局、縣公安局、縣電視臺、城步報、汀坪鄉(xiāng)政府等單位??疾旖Y束后,看到縣報的報道后,跟縣旅游局的同志開玩笑地說,我們是21人上十萬古田,推進城步21世紀的旅游業(yè)發(fā)展。

2001年11月9日上午8點,我們一行21人,從縣城興致勃勃地出發(fā)了。當時的十萬古田沒有道路、電力和通訊信號,完全是人跡罕至的無人區(qū)。在啟程前,我們已做好了各種預案,準備了食物、炊具、帳篷、電筒、蠟燭、雨衣等物資,確保在這片荒野中能順利完成考察。

踏上探險之旅后,深入荒山的道路雖然崎嶇,卻也充滿了探秘的誘惑。我們一路攀爬,穿越了相思鳥棲息的陡坡,經(jīng)過一段平坦的道路后,進入了一片茅草叢生的廣闊平地。平地中央矗立著一座快要倒塌的小木屋,雖然有些腐爛,但依然顯得古樸神秘。這片土地上的黑土肥沃,與東北的黑土地不相上下。向導告訴我們,十萬古田分上古田、中古田、下古田、大平江,幾乎是人跡罕至的處女地,關于它的由來,自古流傳著很多傳說。據(jù)老人口口相傳,很久以前,十萬古田曾住有不少人,后來發(fā)生瘟疫,死的死,逃的逃,就再沒有人住了。另一種說法是,瑤民等少數(shù)民族起義時,被官軍追至此地。他們發(fā)現(xiàn)這里土地肥沃,適宜種植糧食,便在山上安營扎寨。山地易守難攻,雙方僵持數(shù)年。后來,官府采取圍困策略,斷絕了起義軍的補給。因無法獲取油鹽、醫(yī)藥等必需品,起義軍逐漸因病和瘟疫而衰敗,最后消失。少數(shù)逃出的起義軍,則誓言保守十萬古田的秘密,不告訴外人其中的情況……聽著這些傳奇故事,我們感到一路的疲勞似乎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那天上山走了6-7個小時。我們到達十萬古田的山頂一片空曠平地,已是下午5點鐘。向導說這便是中古田,我們可以在此安營扎寨。位置居中,明天去上古田、下古田考察也方便些。只見中古田如同一塊高山盆地一樣,有周圍的小山包守護著,顯得“風平浪靜”。

我們一行人只帶了少許的蠟燭和幾個電筒,為了應對接下來的工作,還需要節(jié)省使用。大家在地上搭起帳篷,鋪好少量干草,墊上薄膜,鋪開被子,準備就地晚餐和休息。我負責為做飯收集燃料,沒想到,在中古田的荒野中找干柴真是一件大難事,本來樹木不多,大都是厚厚的苔蘚,地上脫落的干柴極少,只能鉆到灌木林底部去折些小枯枝。來回折騰了兩趟,將近一個小時,也只找到8~9枝。山道兇險,更何況灌木叢下面大都蟄伏著蜈蚣、百足蟲,螯爪蠢動,令人毛骨悚然!

好不容易填飽了肚子,入夜后寂靜的山間讓人難以入眠,大家提議輪流唱歌、講故事,打發(fā)這漫漫長夜。然而,深夜時分,我們聽到了帳篷外野豬的動靜。野豬的嗷嗷叫聲震耳欲聾,似乎在尋找食物。大家屏氣凝神,不敢發(fā)出聲音,也不敢打開手電,唯恐驚擾了這些兇猛的野獸。兩名強壯的隊員守在帳篷門口,手持柴刀和木棍,隨時準備迎擊。大家?guī)缀鯖]有合眼,總算熬到了天亮。10日早晨,走出帳篷,愕然看到一米開外竟有3、4個大土坑,正是野豬徘徊刨出來的,不禁膽顫心驚!

盡管經(jīng)過一晚的折騰,我們都沒有休息好,頭痛欲裂,不過,清晨的十萬古田空氣清新,芳草如茵,鳥語花香,仿佛世外桃源般的寧靜景象讓人心曠神怡。

由于山頂距離山下將近百里路,手機也沒有信號,有事也無法聯(lián)絡。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開展考察。我們上山時,每人每天只安排一頓米飯和一瓶礦泉水,蔬菜吃的是罐裝蘿卜條和榨菜,來回三天,以吃面條和餅干為主。吃完早餐,我們便分成三個組開展實地調研考察。一個組負責考察十萬古田的水源及河流走向;一個負責考察上古田的山勢和地貌;我和中山大學的丁煥峰博士幾個人負責考察中古田地形地貌及周邊樹木品種。丁博士是北京大學地理系本科、碩士畢業(yè),中山大學地理系在讀博士,湖北孝感人,還適應湖南的生活。我們在中古田山坡南麓,發(fā)現(xiàn)一處原始森林。丁博士發(fā)現(xiàn)有不少珍貴樹種,如紅豆杉、紅椿、楨楠、水青岡等國家重要保護植物。

艱辛的考察也伴隨著絕美的風景。當時十萬古田正值高山杜鵑綻放的時節(jié),紅色、粉色、白色、紫色,相映生輝,平生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爭奇斗艷的杜鵑花,比南山牧場的杜鵑花更加艷麗。一些高大的杜鵑樹,站在芳草如茵的草地上,猶如一個偉男子撐起的一把把巨傘;一些矮小的杜鵑樹,跟蘑菇像極了,在幽青泛光的苔蘚的襯托下,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墜落到廣袤草原上似的。除了杜鵑,小溪邊有密密麻麻的小箭竹,又稱觀音竹,比山下普通的小竹子堅硬許多,柴刀砍起來都有點吃不消。有的箭竹開出了白花,好似傲立枝頭的君子蘭,在半空中向我們揮手示意!山間溪流縱橫,林木蔥翠,溪水淙淙,奏出歡快悅耳的樂章。滿山厚厚的苔蘚實在惹人喜愛,特別是靠小溪邊的苔蘚,有的厚度達1米多。踩在上面,軟綿綿、輕飄飄的,感覺比席夢思床舒服多了。中古田有不少沼澤地,最深處達1.5米,小溪水量很大,專家們討論,將來如能在中古田和下古田交匯落差較大的地方,修幾個小電站,可供應草原上的用電,游客可就方便多了。

10日晚,野豬沒來作祟。大家白天忙碌了一整天,美美地睡了一個好覺。

11日,早餐吃的是面條,餅干也剩下不多了。下山時,除馬兒馱著鍋子和被子之類的東西,大家只帶了一根拐杖!上山容易下山難,在十萬古田這種連路都沒有的山區(qū),下山的艱難可想而知。幸有兩位向導在前面劈草開路,才讓我們能順利前行。一路上,雖然饑腸轆轆,我們依舊樂觀,不時一齊哼著“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紅軍老前輩”的歌謠,偶爾見到野果,也會興奮地跳起來摘幾顆解解饞。

下午3點半左右,我們來到了下古田和大平江的交界處,看到一座木房子,古老的筒車在房子旁悠閑地旋轉著。我們敲門進屋,迎接我們的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奶奶。盡管她家里的食物不多,但熱心的老人家仍然愿意將所有的大米和一塊臘肉拿出來,慷慨地讓我們自己動手做飯。那一餐,大家都吃得特別高興,老奶奶家的臘肉味道醇香,可能是我們饑腸轆轆的緣故,每個人都覺得那是平生吃過最香的一頓飯。飯后,我們帶著飽足的精神繼續(xù)趕路。老奶奶家的木房子位于山腰,離大平江的村落足足有二十多里路。下午4點鐘,我們繼續(xù)往山下走,山路逐漸變得開闊,旅途也接近尾聲。7點左右,我們走到村道的黃土路上,汀坪鄉(xiāng)政府干部開著鄉(xiāng)政府僅有的一臺小車,輪流把我們接送到鄉(xiāng)政府。此時天色已漆黑,趕到縣城時快11點了。三天的艱苦考察讓我們的足跡深入十萬古田,它的自然環(huán)境讓人嘆為觀止,壯美的風光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此次考察不僅是對自然環(huán)境和旅游資源的調查了解,更是對這片神秘土地的歷史與文化探索。

時光荏苒,在十萬古田的考察轉眼已是23年前的往事了,但對我而言,那段記憶還恍如昨日。據(jù)說,如今的十萬古田景區(qū)作為湖南南山公園的核心資源和生態(tài)寶地,開發(fā)建設已大大提速。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再去走訪,去感受那里的清新空氣,欣賞美麗的杜鵑花,或近距離觸摸那憨厚可愛的苔蘚。當年,城步的旅游業(yè)尚處于起步階段,而如今,這片曾經(jīng)荒涼的土地已蝶變?yōu)樯鷳B(tài)旅游的瑰寶。近日,隨著“第三屆邵陽旅游發(fā)展大會”在南山牧場的召開,城步縣再次成為了邵陽旅游發(fā)展的弄潮兒。南山、十萬古田,這些承載著自然與歷史的瑰寶,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篇章。當年我們推動的旅游藍圖,正被新時代的建設者用實際行動實現(xiàn),城步的旅游產(chǎn)業(yè)正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作者系邵陽市檔案館黨組書記、館長,一級調研員)

責編:樊芳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法律聲明-聯(lián)系我們
廣告熱線: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wǎng)ICP備案號:湘ICP備19000193號-3 版權所有: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法治報》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